阳志平:如何用你的作品获得更好的收入?

开智学堂   2023-05-21 01:04:56

作者:阳志平来源:公众号「心智工具箱」

与一些学员聚会,期间聊到如何用作品获得更好的收入?将要点整理成文。

1

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,你需要关心作品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收入依赖两方面因素,要么依赖作品——书是典型的作品,要么依赖平台——通过协调管理一个团队,或者参与创作一个新作品,或者把别人创作的作品卖得更好、销量变得更大。这是收入根本来源。 作品和平台不同。你是管理咨询师,在管理咨询公司写的 PPT 报告、设计的项目方案是作品,管理咨询公司是平台。你是程序员,你在科技公司写的程序是作品,科技公司是平台。 作品与平台对获得更好的收入来说,都很重要。今天我们更关心作品。21 世纪的趋势是,平台越来越靠不住,除非你在平台里尽可能成为一个不可取代的角色。

2

作品有很多种,总有一款适合你。

对作品的一大误区是存在刻板印象,把作品过度简化。作品有很多种,收入的来源就有多少种。比如,图书是一种常见的作品形态。但是不少人一谈到出书都以为是学术专著或者小说散文集。 其实书有好多种品类,有无数你没有注意到,但也许适合你写的图书种类。除了常见的学术专著、小说散文集之外,还有图解类的、名词解释类的、实际操作类的(比如计算机类的绝大多数都是这一类)、资料汇编类的、绘本类的。 21 世纪很多内容都可以成为作品。表情包也是作品。2021 年有一个很火的案例,一个表情包给创作者赚了将近 1000 万,那是老天爷送给创作者的一份额外惊喜;抖音、网易云里面的音频文件也是作品,比如有学员上传自己的歌曲。 没有作品,何来收入?只是,这个世界上,作品的种类是远远超过你想象的。 世界很大,总有一款作品适合你。

3

作品是基于你自身的积累,而不是基于你与他人的比较。

寻找适合你的作品类型,不要忘记自己过往的积累。有不少积累,与你当下所处的同事、社群相比,并不是优势。比如,假设你在一个高学历员工公司中工作,那么,你并不觉得自己学历是一种积累。 其实不然。换一个角度,你过往所有付出过的努力,积累成功的一些东西,比如学历、比如某些特殊技能,都可以构成你的作品的要素。

4

为自己的作品选择一个恰当的收入结构。

作品,不仅仅是给自己欣赏,还需要步入社会流通,才会给自己带来爆炸性收入的机会。 一旦作品开始与人交换价值,那么,你需要给自己的作品设计一个恰当的收入结构。 一般来说, 有一次性收入、分成收入两种常见的形态。尽可能根据你的作品的实际情况来看。如果一次性收入太低,宁愿要分成收入,至少还有点未来;如果分成收入太不靠谱,宁愿要大一点的一次性收入。当然,一种常见的收入结构是,一次性收入搭配分成。 有时候,收入结构设计不当,会影响你的创作热情。不少作者,因为第一本书的经济收益很小,就放弃了写作。其实,你需要对自己的未来,有点耐心。不少作者都是这样的,第一本书第二本书试水、可能挣不到钱,但是极有可能第三本书、第四本书一下就爆发了。

5

稳定的输出比一上来就追求极致的输出更重要。

总是试图追求极致输出的人,输出没那么稳定。一定要成为能够稳定输出的人,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极致输出。其实,到了最后,你会发现, 极致输出往往源自稳定的输出。比如,同时有两位诗人,一位能够持续创作三千首诗,一位一辈子只有三首精彩的诗。身处同一个时代,能活得好的人一定是前者,而不是后者。 后者的意义在哪里呢?当历史上再出现一位能够持续创作三千首诗的人时,如果他从后者身上获得很大启发,那么他往往会对后者推崇备至。但那三首诗究竟有没有那么重要?很多后世的诗人不一定同意。 稳定输出的能力必然与你的性格特点、认知能力、动机偏好等构成的人性系统密切相关。比如,“自主”的人选择那些单兵作战的职业,更有优势。 你需要明白自己有什么样的性格弱点。不要事情做不好,都推给自己的性格弱点。有时候你知道有些方法是对的,那就要让性格弱点往后靠。用作品说话。 人类对能出好作品、大作品的天才往往更宽容。

6

投资自己,就是投资那些有助于稳定输出作品的能力或资本。

从事任何行业、任何职业、任何岗位,都会提高自己的某些能力或积累一些资本。你需要考虑到,如何将这些能力或资本组合成一个能够稳定输出作品的系统。 做好自上而下的设计,有时候能大大提高你的战斗力。从此,工作不再是工作,而是一种对自我的创作能力的投资,或积累素材。 工作中提高的是自己的哪些能力或资本?这些能力或资本未来是不是跟你稳定输出作品相关?如果是相关的能力,就应该加大投资。

7

持续输出,需要考虑未来,不要杀鸡取卵,竭泽而渔,饮鸩止渴。

一时兴起,做一件事容易,但长年累月做一件事困难。思考持续输出,必然需要考虑未来。随着年龄,你的脑力、体力这些必然会下降。你还面临年轻一代的竞争,如何打?有两种常见的思路。 一种做法是将自己的作品开源,降低门槛。这种做法在软件开发领域常见。 另一种做法是将自己的作品变成认证体系,提高门槛。这种做法在医生、律师、会计师、咨询师等专业服务领域常见。 当然,你也可以两者结合,设计阶梯。引流级别的作品,开源免费;增值服务的作品,建设自己的认证体系。

8

考虑内在动机与市场的平衡。

输出作品存在两个极端,都不可取。 一个极端是喜欢跟风,容易受到社会风吹草动的影响。另一个极端是从不做社会调研、市场分析,自己闷头干。假如你是一位作者,写书为业。你写书的时候不能太考虑市场,写书是特别自我的事情,一上来考虑市场就错了,但是你完全不考虑市场也错了。 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?定期请教领域中洞察市场趋势的人。在欧美,这批人叫做作者经纪人。既了解作者,也了解市场。中国暂时没有这个职业,那么你可以请教一些出版社的总编辑、资深策划编辑,效果也是类似。 一年一次即可。这样既不会破坏你写作的内在动机,也不会影响你对市场趋势的感知。

9

明确作品面向的人群。

要明白你的作品挣的是谁的钱。 有的作品面向专业工作者,有的作品面向消费者。挣专业工作者的钱,往往需要信息优势、知识深度。挣消费者的钱,需要注重产品的交付形式以及营销宣传。 选择哪种作品形态,也是跟你自己的性格、认知能力、动机偏好等等构成的人性系统相关。比如求稳的人往往倾向服务专业工作者;追求快速增长的人往往喜欢服务消费者。

10

试试看,作品的不同形态。

输出作品要试试看,能否把自己的一个技能变成不同形态的作品。比如,假设你是某个行业的高手,那么,你掌握的关于这个行业的技能,可以尝试变为文章、课程、图书、软件、报告等不同形态的作品。 即使是同一套知识体系,在特定时空,就是有一些作品形态比另一些作品形态更容易给你带来大收益。比如,漫画、课程也许比图书更受市场欢迎。 遇到那些带来更大收益的作品,要有敬畏之心。不是你的能力更强了,而是运气更好。对因为转换作品形态带来的收益,淡然处之;继续埋头创作,才能迎来下一次更大的收益。 ■阳志平老师「十年心气计划」来啦! 这是阳志平老师的「个人原创图书订阅计划」,一年出版至少 3 本书,坚持创作 25 年,出版 75 本书。欢迎订阅,一起见证阳老师的创作长跑! 立即订阅,见证作品!立即订阅,见证作品!立即订阅,见证作品!↙点击阅读原文,立即订阅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