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实基金刘斌表示,去年以来,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,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进程进入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的阶段。当前国产化率可能只有不到10%,未来有非常广阔的空间。
以下为文字精华:
【资料图】
提问:国产替代提了很多年,但目前国产化率还是相对较低,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?
刘斌:前些年国产替代化率上升比较缓慢是因为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,很多晶元厂在做扩产的时候肯定是追求效率优先,希望能尽快把产线跑通并提升良品率,之后开始大规模量产来获得更好的回报。所以在过去这些年,我们国产替代化率的变化比较缓慢。
去年外部形式发生变化之后这个问题就变得紧张起来,半导体是很多行业的基础,例如计算机、通信、汽车等高端制造业,如果没有半导体,可能整个制造业的制造环节会全面出现问题。此后,国内晶圆厂的态度发生了非常明显的转变,晶圆厂对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中的投入在加速。
实际上当前就是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的状态。为什么叫天时?正是因为外部环境发生变化,才能看到国内的公司、晶圆厂和存储厂商开始做加速国产化的动作。加速国产化会带来什么?会给国内的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的公司带来试验的机会。
半导体的产线是很复杂的,开发出来的品种不是立刻就能使用,需要用仅有的产线资源来试验,反复调试设备或者材料。如果急于提升效率,对于国内的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的公司而言是很难有机会的,现在这个环境就不一样了。我们也在做微观调研,发现国内的半导体设备材料公司都有了可以试验自己产品的机会。如果这个工作能够持续进行,相信未来还会有非常多的突破,我们称之为“天时”。
“地利”又是什么?从国家层面上来看,国家在半导体的发展上给予了非常多的支持。半导体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业,从日本、韩国和美国半导体的发展史看,都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支持。
从去年开始,我们就能看到非常明显的现象,美国在做半导体的扶持计划;欧洲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鼓励半导体的自主可控;美日韩这样的半导体方面较为领先的国家,依旧在持续出台半导体相关的政策来支持本国的半导体产业链。对于我们中国而言,难道不应该有吗?我们觉得更应该有,相信能够看到非常多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出台,这是“地利”的层面。
最后就是“人和”,首先中国有足够多的工程师红利,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很聪明,全球很多优秀的半导体公司都能看到华人的身影。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,很多海外半导体领域的优秀华人不断回国,投身于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和建设中。
有天时、地利、人和这三个因素的加持,半导体国产化环节一定会有非常快的突破。当然,要实现先进制程的国产化可能还需要非常多的时间,因为这需要我们在半导体设备、材料、零部件等环节有更多的突破。
现在国产化率可能只有不到10%,后面留下了非常广阔的空间。如果我们的国产化率能够有较大的提升,在某些环节也有重大突破的话,我们应该能看到国内晶圆厂的扩产规划,并且后续的很多规划也一定会有和现在相比非常大的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