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日,春城晚报-开屏新闻记者来到昆明晋宁古城村遗址考古现场,只见地上铺满了白色的螺蛳壳,92800平方米的遗址区域内,螺蛳壳最厚处达6.5米。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周然朝说,这个遗址是目前云南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商周时期湖滨贝丘遗址。
(资料图)
螺蛳壳最厚处有6.5米
还有护坡和壕沟
从昆明出发,沿环湖路一路向东,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到达了位于滇池边的河泊村。走进村子,人们会被这里的螺蛳壳震撼到,地下、墙面、庄稼地里……到处都是,河泊村就是一座建在螺蛳壳上的村庄。
在离七彩云南·古滇名城欢乐世界很近的古城村,埋藏着巨量的螺蛳壳。第一次发现是1958年,2008年进行了复查。2019年,为配合古滇绿色康养健康城项目的开发建设,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重点勘探,查明遗址面积92800平方米,核心区面积42000平方米,现存文化层堆积厚度约6.5米。
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,经国家文物局批准,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晋宁区文物管理所、晋宁区博物馆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。
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看到,地上满是螺蛳壳,深挖下去几米的斜坡上也全是螺蛳壳。据介绍,螺蛳壳最厚的地方达6.5米。根据早年调查记录,最初贝丘堆积高出地表约七八米。
另外,还发现了壕沟、护坡、栈桥、房址、灰坑、灰烬、烧土面、路、沟、石头堆、黏土堆、水井、石墙基等商周至明清时期的各类遗迹1000多处;出土青铜器、陶器、玉器、石器、骨器、木器等各类遗物4000余件;采集到大量碳化植物种子、果核、鱼骨、铜渣等。
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周然朝说:“在这些遗迹现象中,最重要的就是保存比较完整的由护坡和壕沟组成的环壕聚落结构。”
捞螺捕鱼
滇池湖滨先民的生活
“古城村遗址是一个贝丘遗址。”周然朝说,这个遗址的文化层堆积里有大量的贝类。古城村位于滇池边,发现的贝类主要是螺蛳,目前来看这些螺蛳全部来自滇池。
生活在这里的古人,从滇池里捕捞螺蛳当食物。像铜锥、骨锥等锥状遗物,有可能是古人吃螺蛳的工具,而石臼有可能是用来敲螺蛳壳的。吃剩的螺蛳壳敲碎了,然后和灰土、淤泥混合在一起,用来铺设房屋、护坡。
根据碳十四测年结果结合典型器物对比分析,古城村遗址主体堆积的年代为商代晚期至战国早中期。厚达数米的螺壳堆积以及大量独具贝丘遗址特色的遗迹遗物的发现,深化了以往对贝丘遗址堆积形态及形成过程的认识,生动再现了滇中湖滨古代先民泛舟滇池、捞螺捕鱼、狩猎采集的文化景观,也为全面探讨滇文化出现之前云南滇中地区的聚落形态演变、社会组织结构、生业模式、丧葬习俗、环境变迁、人地关系、族群构成、高原贝丘人群生存适应性等问题提供了完整的研究样本。
她说,这个遗址是目前云南首个进行原址整体保护的遗址。后续计划根据贝丘堆积的特点把遗址打造成考古遗址公园,让人民群众能更多地了解古滇文化深厚、悠久的历史,也为云南文旅的深度融合提供支撑。
贝丘遗址
云南还真不少
“不止滇池周边发现贝丘遗址,像抚仙湖、洱海、杞麓湖等地都曾发现过贝丘遗址。”周然朝说。
从贝丘堆积的厚度来说,玉溪市通海县兴义遗址的贝丘堆积厚度接近10米,是目前云南发现堆积最厚的一个贝丘遗址。
兴义遗址位于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兴义村,遗址为包含大量螺蛳壳堆积的贝丘遗址。2015年7月,兴义小学在扩建过程中发现人骨及陶罐等文化遗存,为遗址发现提供了重要线索。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,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玉溪市文物管理所、通海县文物管理所对兴义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。据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网站资料显示,共发现房屋18座、墓葬20座、瓮棺葬4座、灰坑6座、灰堆10座、道路4条、沟2条、护墙1道,出土陶器、石器、骨器、青铜器等标本器物1460余件,采集各类样品600余份。兴义遗址的文化层堆积深8.2米-9.4米,是当时国内发掘最深的贝丘遗址。
除此之外,还有昆明西山天子庙、晋宁西王庙、晋宁小平山、江川光坟头,洱海区域的银梭岛遗址等。
春城晚报-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文 周柯妤 王宇衡 摄
一审 杨茜
责任编辑 吕世成
责任校对 猫恩泊
主编 武熙智
终审 编委 刘超